药师:您好,这是您的3付中药,其中里面的小包装要包煎。

  你:小包装要包煎?什么意思?

  相信对于第一次煲中药的朋友来说,一些特殊煎煮法是比较陌生的,现在就请大家花几分钟了解一下吧。  

摄图网_402567483_中药木盘上一碗养生中药(企业商用).jpg

 

  如何正确煎药

       一,煎药器具

  最好是砂锅和陶瓷,因为传热比较慢,适合保温,适合于中药的煎煮,这些器具都不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。煎药的器具不能用铝锅、铁锅、铜锅,这些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,很多中药成分都会和它们发生化学反应,有时候还会产生有毒的化学成分。现在不锈钢也可以用,因为不锈钢的化学活动性也是比较弱的,但还是不理想,它传热比较快。  

 

摄图网_600193953_中药黄芪粉(企业商用).jpg

  二、煎药用水

  古人对于煎药的用水,非常考究,但现在可不行了。比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什么病要 用雪水,什么病要用春雨的雨水,什么要用甘澜水…….那只是理论上的要求,比如在台北,什么地方来雪水?什么地方来露水?没有!所以现在淡化了,只要是清洁的、可以饮用的水都是可以的,污染过的水不行。

  三、加水量

  理论上中药是干燥的,药渣要吸水,加上煎煮过程中蒸发掉的水,再加上患者要喝进去的水,加水总和就那么多。比如人参败毒散,十几味中药要吸水多少?煎煮20分钟,要蒸发多少?然后,患者一天喝600~700毫升大致差不多了,当然有的可能多喝一点。

  取直径较小的砂锅,把药放在里面,然后用筷子,或者木片,把药压住,然后加水,第一次加的水高出药2~3厘米。吸水强的,煎煮时间长的,可超过3厘米,吸水差的,煎煮时间短的,可能就在2厘米左右。为什么压住?不压的话,轻的药就会水涨船高,水已经加满了,水还没有超过这个药,看不到水。压住的话,能够 准确的判断,这是第一次。以后,药不会浮起来了,就用不着加压了,水刚刚超过药的表面,有0.5厘米左右,也就差不多了。第一次为什么要多加水?因为第一次药要吸水,以后药就不再吸水了,所以少加点就够了。

  四,浸泡

  这个很多医生不交代,患者回去也不注意的。中药在煎煮之前,一般要加水先泡,一般泡半小时到一小时。太长了有的会变味,冬天可以时间长点,夏天时间短点。泡就是要让植物药和动物药恢复到新鲜的状态,让它们的组织吸水以后膨胀,这样水容易进去,有效成分容易出来。

  很多植物类药物表面都有淀粉类的成分,如果放在锅里马上就开火煎煮,这样两三分钟水就开了,表面就糊化了,就堵塞了药材的毛细管道,水液进不去了,有效成分也不出来了,这样药效不好,所以,一般中药煎前要泡至药材膨胀,基本恢复至新鲜的情况,再放在火上煎煮,大家一定要注意。  

 

摄图网_600149597_药馆里的不同分类的中草药(企业商用).jpg

  五、煎药火候

  一般来说是先大后小,也可以是先武后文。所谓的大火又叫武火,开足火力,一两分钟,两三分钟就让里面的水沸腾,然后把火调到最小,保持锅里面的水基本在开的状态。如果是火炉,火调不小,可以把距离垫高一点,把高度升高,上面的火力就可以小一点。

  六、煎煮时间

  一般水溶性差的或者滋补类的药,煎煮至水开了以后,维持半小时,或者更长的时间,解表药和其他的芳香、化湿、理气药,温里药中的辛香药等水开了以后,维持15~20分钟,久了有效成分会挥发。

  七、及时过滤

  药煎好后要及时过滤,把药汤分离出来,因为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度与温度有关,温度降低了,一些有效成分就会沉淀或者吸附在药渣里面不出来,影响疗效;另外有的中药煎液,随着温度降低,黏稠性会增强,像车前子含黏液质,冷了后,就像比较浓稠的米汤,和药渣混合在一起,汤液不容易过滤出来,因此要及时过滤。

  八、绞渣取汁

  将药渣倒入干净的纱布或者布里面,两边用力来绞,把药渣里面的水都尽量挤压出来。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中提到,如果两次药渣都绞尽药汤,加起来就等于一副新药。现在有人做过试验,把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,如果只是把药渣里的水榨出来,有效成分至少占了1/3剂。所以,我们只是简单把药渣里面的水倒出来,一剂药醉倒吃了2/3,还有很多成分没有利用,这点是很多人都没有做到的。

  

  九、煎煮次数

  一剂药煎几次,患者也是要问的,一般来说,煎2~3次,凡是饮片较厚且味道较浓的,要煎3次,饮片非常薄的,像桑叶、菊花这类味道是比较淡的,煎2次就够了。不管煎2次还是3次,都应该混在一起,再分3次或2次服用。

  注:本院可代煎饮片。

  如何正确服药
 

  “药熬好了,快趁热喝了吧。”我们常会听到身边不懂中药的人对病人说这句话。

  中药煎好后需要趁热喝吗?其实,中药未必都要趁热喝。对于某些患者和疾病而言,中药药汁的温度需要灵活掌握。特别是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,仅服法就有十多种,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:温服、热服和凉服。

  摄图网_401808515_中医望(企业商用).jpg

  如何正确喝中药,提高中药有效率和患者的治愈率

  温服

  普通的中药汤剂应该“温服”,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,在常温下晾至30℃~40℃时再喝,因为一个处方里面正常情况下都有十几味药,如果含有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,如瓜蒌仁、乳香等等,温服可以和胃益脾,能减轻刺激。

  也有很多人觉得吃丸、散类的中成药很方便,像这些药的话应该以温开水送服,这也是温服的一种。

  热服

  碰到有人风寒感冒了,那就要喝到发散风寒的中药,如麻黄、桂枝、荆芥、防风等,这就可以说“药熬好了,快趁热喝了吧”,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、热水,以助药力。

  凉服

  很多人来都会询问:我发现有些药冰镇一下效果更好啊,这是为什么呢?这些就是解毒、清热的药了,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,则“凉服”效果更好。在南方,夏天经常服用一些“凉茶”,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。顾名思义,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,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。
 

  喝药的时间和禁忌

  一、不同类型的中药汤剂,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。一般来说,肝、肾、肠道的疾病,宜饭前服药;眩晕、咽喉疾病的患者宜饭后服药;泻下药、滋补药、驱虫药宜空腹服;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。这些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,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。

  二、在实际用药时,医生会根据就诊者的身体变化随证调整用药,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,再加上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药,又有一句话“是药三分毒”,这难免会对脾胃造成负担,所以建议需要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,应该在饭后30-60分钟内服药,以减轻药物对肠胃的直接刺激

  三、服药时也有“忌口”问题:服药期间凡属生冷、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,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。有些药物例如吃了人参就不要再吃萝卜,对含有地黄、何首乌之类的药汤就要忌吃葱、蒜和萝卜等,另外其他的一些普通的中药和食材的相克也要知道一下,例如薄荷忌蟹肉,茯苓忌醋,蜂蜜忌生葱等,这都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。

  摄图网_401861264_wx_健康饮食金字塔(企业商用).jpg

  四、身体的不同时期也有禁忌,中药历来就有“十八反”、“十九畏”的说法,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、秘方,切莫自当“郎中”酿出“苦酒”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。以妊娠为例,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,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,如巴豆、麝香、三棱、莪术、水蛭、桃仁、红花等等

  医术重要、道地药材、煎煮过程也不可忽略

  中医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验证,为中华儿女的繁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,但是它需要我们后辈传承下来并运用好。

摄图网_501134882_wx_甘草片(企业商用).jpg

  名老专家的高明医术固然重要,而选购道地药材的质量把关和炮制、煎煮技术的考究也是重要的环节,倘若药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,煎煮工艺方法错误,患者不按时喝药、喝药的方法不对,则名老专家药方上的良心用苦也不过只是废纸一张,只有配合质量好的药材和良好的炮制、煎煮技术、按时喝药才能达到理想的综合疗效。

(图源摄图网,侵删)